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徘徊在都市里的深山老狼

一条深山老狼在喧闹的都市里孑然独行久了,倍感身心疲惫,总想回到幽静的深山里去!

 
 
 
 
 

日志

 
 

词语搭配--词汇研究的新视角(吕丽珊)  

2008-11-25 15:24:08|  分类: 他山之石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摘要:词语搭配是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种研究中有不同的称谓。本文试图从语言学不同的角度对以往研究中对词语搭配的界定进行疏理,并从词语搭配的使用领域,搭配的因循性列举各种短语搭配,最后探讨短语搭配在教与学上的方法,旨在引起研究者对短语搭配的注意。

关键词:短语搭配 ;线性共现 ;隐性学习 ;显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02-0058-4

Abstract: Col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item in linguistics research. It is addressed differenty in different types of research. Here we attempt to get a clearer idea of the concept of collocation from various angles of linguistics. Moreover, we would like to list some typical examples of collo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areas of usage. As to the way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ollocations, we tend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cidental learning as well as intentional learning.

Key words: collocation, linear co-occurrence, incidental learning, intentional learning

 

1. 引言

词汇搭配在语言使用中出现频率极高,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孙海燕,2004)词语搭配体现语言形式在语境中所实现的具体意义,体现了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被经常使用的普遍的、习惯性的搭配形式。词语搭配是语言的固有特征之一,词的搭配往往是不能跨语言的,在一种语言中可接受的搭配,在另一种语言中不一定可以接受。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如"大"的英语对等词为"big",但是一场大雨的英语对等说法却不是"a big rain"而是"a heavy rain"。有研究表明"词汇搭配错误可以说是外语学习者语言输出出现的重要错误之一"。(罗凤文,2002)虽然国内外早已意识到词汇的这种搭配习惯的重要性,但就如何更好地学习词汇搭配的研究却不多见,其操作上的困难主要因为词汇搭配的界定体系与研究方法不断演变和发展 :概念繁多、异质性大,研究方法迥异。(卫乃兴,2003)

2. 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50年代,Firth就提出了词语搭配的概念,他曾提出"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由词之结伴可知其词)的论断"。根据Firth,词的意义从与它结伴共现的词中体现,研究词语搭配就是研究词项的习惯性结伴使用。习惯性搭配中的词项相互期待和预见(expect and predict each other)(卫乃兴,2003)。词语搭配的概念引起语言学界的热切关注,国外的Sinclair, J (1991), Nattinger, J.R.和DeCarrico, J.S.(1992),Lewis, M.(1993)和国内的秦建栋(2002),卫乃兴(2001,2002)和钱瑗(1997)对词汇搭配概念及各类搭配的特殊性有些提及。但是,关于词语搭配的界定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学术界正在进行各种积极的探索,但仍然没有定型的说法。在研究词的结伴关系对学习者的影响时,不同的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术语称呼这种词语组合,如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的"使用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s) ;Lewis(1993)的"使用词汇组块"(lexical chunks);Pawley和Syder(1983)的"使用词汇化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 ;Cowie(1992)的"使用预制复合结构"(ready-made complex units);Peters(1983)的"使用言语程式"(speech formulae),也有将各种词语结伴关系统称为"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language chunks)等等(姚宝梁,2003)。那么,今天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是如何对词语搭配进行界定呢?

3. 词汇搭配的界定

语言学所研究的词语关系可分为聚合轴上的研究和组合轴上的研究。(杨惠中,2003)而词语搭配是词在组合轴上的线性共现。词语间的这种线性关系即是词语搭配要研究的内容。组合轴上的词语组合大致可分为三类 :自由组合(free combinations),有限组合(restricted combinations)和成语(idioms)。区分这三者的标准有三个:搭配力(collocability),结构可变性(structural mutability)和语义明晰性(semantic transparency)。词语搭配如"buy a book"就是一种自由组合,因为在"buy a book"这个组合中,"buy"可换成"sell"、"select"等或者"book"可换成"ticket"或"pen"等,其搭配出的新的短语依然有语法性与可接受性。也就是说,自由组合这种词语结伴关系中的各成分的相互限定、相互期待和相互预见的关系比较弱和不太明显。而如"kick the bucket"则应归属为成语,因为这里"bucket"一词不能随意换成如"pail"等的其它词,同样该短语也不能改为"the bucket was kicked"。因此,我们通常所说英语中的词语搭配都是属于有限组合。就语义特点而言,词语搭配的意义是明晰的,但搭配伙伴间语义上的相互限定关系较强。词的搭配范围是有限性,这一点是和语言使用的典型性(typicality)密切相联的。词语搭配具有典型性正是由于词的搭配力和搭配范围有限。这种有限性和语言使用的地道性(idiomaticity)与自然性(naturalness)密切相关。在使用词语搭配时违反有限性,就意味着破坏地道性和自然性。在外语学习中,词汇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词的有限组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否较熟悉地使用外语要取决于能否熟练地使用典型的词语搭配。

具体到语料库语言学中,词语搭配的界定又更为细致,可分为广义界定和狭义界定两种。前者以新菲思学派的韩礼德(M.A.K.Halliday)和辛克莱(Sinclare)为代表,后者以杰尔默(G.Kejellmer)等人为代表。广义的词语搭配界定体系认为,词与词的共现关系是最重要的或者是惟一的标准。词与词之间的自由组合(free combination)和成语(idiom)可能都是被视为词语搭配。这些特点由韩礼德提出的词语搭配定义可看出。韩礼德认为,"词语似乎只需要线形共现,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显著临近,或者是在连续体上,或者是在某个截断点内。正是这种组合关系,被称之为搭配。"(Lexis seems to require the recognition merely of linear co-occurrence together with some measure of significant proximity, either a scale or at least a cut-off point. It is this syntagmatic relation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aollocation"..) (Halliday, 1976:25)。狭义的词语搭配定义主张搭配研究必须参照语法限制关系。这里有两方面的因素对搭配制约。其一是语法的限制作用(grammatical restrictions),其二是词语的决定作用(lexical determination)。杰尔默将词语搭配界定为"以等同形式超过一次重现,并且构成良好语法关系的词汇序列"(A collocation is a sequence of words that occur more than once in identical form (in the BROWN Corpus) and which is grammatically well-structured) ( Kejellmer, 1987:133)。

针对词语搭配的使用领域(areas of use),制约搭配力的词的义项以及搭配的因循性程度词语搭配又可以分为一般搭配(general collocations, usual collocations),修辞性搭配(figurative collocations),专业性搭配(specialized collocations )和惯例化搭配(institutionalized collocations)。(杨惠中,2003)一般搭配指一种在普通语言里使用频率极高的习惯性词语组合方式如"commit offenses"(犯罪)而不会选择"commit defense" ;"commit conspiracy"(共谋)而不会选择"commit planning";"foot the bill"(结账)而不是"foot the fee"或者"foot the charge"。"foot the bill"从意义上来说仍不是完全不透明的(opaque),而是一种半透明的状态(semi-transparency),因而不属于成语而仍被看成是搭配。修辞性搭配是基于词的修辞性义项组合而成的一种搭配。英语中的修辞性搭配俯拾皆是,如:an ailing economy, a burning issue, run a business, run an election。专业性搭配是专业技术与学术研究领域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组合,是学术人员表达具体的专业概念、思想和活动赖以交流的重要词语手段。它有许多典型的构成方式。首先,在专业性搭配中,名词化的使用形式(nominalization)极为普遍。如:data collection,data analysis;还有如 :nominalized item +of +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bility ;另外一个引人瞩目的特点是v-ing形容词和v-ed形容词在adj.+n.搭配中的大量使用,如: increasing amount, increased cost。惯例化搭配是一种具有高度因循性的词语搭配,被语言社团(speech community)或者话语社团(discourse community)视为某个特定意义的标准表达形式而使用。词语的使用与语境是不可分离的。词语搭配受到意义的制约,意义制约着词语与语法结构的选择,一切语言形式的选择都要受制于意义的实现。词语搭配研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语境中所实现的具体意义。其研究的焦点应是在语言交际中被经常使用的、普遍的、习惯性的搭配形式及其意义。语言交际中的一切形式选择都是为了实现意义,词语搭配也是如此。词语搭配的选择也体现具体词汇的语义韵,体现该语言社团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比如在英语里,cause一词具有强烈的消极语义韵,英语本族语者常用the cause of failure,the cause of trouble,但却不能说the cause of success,the cause of progress。再如英语的track and field,track是"跑道、径赛","field"是"场地、田赛",而汉语的习惯表达与之相反,通说为"田径",这是搭配的顺序问题。这种惯例化语言构块的习得不仅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的表达,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者与他人语言交流的互动性。使用者无需知道其内部结构就可以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在交际时可以整体快速提取使用,因而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际的流利性。教育者有必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词汇搭配意识,使学生在各种自主学习中,在接触各种真实语料中的习得英语的地道表达,达到某种语感,掌握一些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用法。这正如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所提出的理论一样,人们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不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存储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在于存储了多少预制语块。而学习者如果孤立而静止地学习词汇,那么在将其输出时就必须临时寻找词的组合方式,而将一个个孤立的词组合成句以表达思想或进行交流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样就容易导致错误地组合或搭配,临时编造的英语成了汉式英语,离地道英语相差甚远。

4. 词汇搭配的学习方法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都处于重要地位,但其学习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靠显性,有意识的学习(explicit or intentional learning)。有意识学习似乎是追求达到记忆一定词汇量的最直接或者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该方法是广受使用的。大多数词书,如词典,都是围绕词来安排意义的。教学上,教师花大量时间用于讲解词汇,对词性、词形、同义词辨析以及反义词的对比等可以说是不厌其烦地讲解,以达到千锤百炼的功效。而学生往往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有的甚至每天坚持抱着词汇手册背记单词,单词量达到几千个,词汇量不少。但是在使用单词表达思想或具体到用英语写作或选择词汇题时,经常出现所选用的词汇搭配不当或者用词不恰当等问题,结果是词不达意,自信心大受打击。罗凤文(2002)认为"词汇搭配错误可以说是外语学习者语言输出出现的重要错误之一"。

对词汇搭配的学习只是利用显性或有意识的机械记忆往往事倍功半。因为词的搭配是语言的固有特征之一,词的搭配往往是不能跨语言的,在一种语言中可接受的搭配,在另一种语言中不一定可以接受。机械记忆的词汇及意义有时并不能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找到对等的转换。实际上,根据语料库研究表明,词或词组的意义对选择与其共处同一环境的其它词与词组有着深刻的影响,体现意义的词汇搭配更应该放在语篇中进行(杨惠中,2003)。根据一些学者(Carrel, 1988 & Krashen, 1989),中高水平的学习者通常更多以广泛的接触语料特别是广泛的阅读或视听来学习词汇或词汇搭配,即隐性学习(implicit learning)或附带习得(incidental learning)。附带学习词汇搭配提倡学习者在广泛接触真实语料时,在完成比如阅读等的其它任务的同时附带习得词汇的搭配。Nagy和Herman(1987:27)就大力倡导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的做法。非常有影响的心理学家Sternberg(1987),在其文章《Most Vocabulary Is Learned from Context》中就强调广泛阅读是词汇习得的重要来源。我们认为,除了显性学习词汇搭配外,在大量的真实语料的接触中附带习得词汇搭配(incidental learning of collocation)应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5. 总结

本文介绍和讨论了词语搭配的相关文献以及词语搭配的概念在以往语言学实践研究中的界定倾向,同时也讨论词语搭配的重要性和相应可能采取的学习方法,旨在引起各位同仁对词语搭配的关注。

参考文献

Halliday, M.A.K. Lexical relations[A]. In C.Kress (ed.). System and Function in Language[C]. Oxford: OUP, 1976: 73-83.

Krashen, S.D. 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ypothesis[M].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9(73): 440-464.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 Hove. England: LTP, 1993.

Nattinger, J. & DeCarrico, J.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Nagy, W. E. & Herman, P. A. Breadth and dep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Implications for acquisi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 1987:19-35.

Pawley A.Syder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A]. J Richards, R Schmidt.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 London: Longman,1983.

Peters A. The Unit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Sinclair, J.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Sternberg, R. J. Most vocabulary is learned from context. In M.G. Mckeown & M.E. Curti (ed.) The Nature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pp. 89-105).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987:89-105.

钱瑗. 对"Collocation"的再认识[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43-47.

秦建栋. 谈谈英语词语搭配的矛盾特殊性[J]. 福建外语,2002.

李红. 可理解输出假设的认知基础[J]. PDF reader,2003.

罗凤文、梁兴莉,陆效用. 词块教学与外语学习者语言输出[J]. 山东外语教学,2002(6):31-34.

卫乃兴. 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卫乃兴. 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杨惠中. 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姚宝梁. 预制语块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J]. 网络期刊,2003.

 

来源:《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第2期

  评论这张
 
阅读(124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